
紫外線加速老化試驗箱工作原理
光源系統
紫外線加速老化試驗箱的核心組件之一是光源系統,其主要采用熒光紫外燈作為紫外線輻射源。常見的燈管類型有 UVA - 340 和 UVB - 313 等。UVA - 340 燈管的發光光譜能量主要集中在 340nm 的波長處,這一波長范圍與太陽光中能夠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波長相近,能夠精準模擬戶外環境中紫外線對材料的影響。而 UVB - 313 燈管的發光光譜主要集中在 313nm 波長附近,其發射的紫外線能量相對較高,可用于對材料進行更為嚴苛的老化測試,常用于研究材料在極限紫外線條件下的老化極限。
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熒光紫外燈的光能量輸出會逐漸衰減。為保證試驗過程中紫外線輻照強度的穩定性,試驗箱通常采用特殊的燈管更換策略。例如,在一組燈管中,每隔一定時間(如
1/4 的光燈壽命時),用一支新燈管替換一支舊燈管,使得整個光源系統始終保持相對穩定的光能量輸出,確保測試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重復性。
溫濕度控制系統
溫度和濕度是影響材料老化的重要環境因素,與紫外線照射協同作用,會加速材料性能的劣化。試驗箱配備了高精度的溫濕度控制系統。在溫度控制方面,加熱元件一般采用鎳鉻合金加熱絲,當箱內溫度低于設定值時,控制系統根據鉑電阻溫度傳感器反饋的信號,增大流經加熱絲的電流,提升加熱功率,促使溫度上升。制冷系統則多采用壓縮機制冷循環,常見的渦旋式壓縮機通過電機帶動偏心輪旋轉,實現制冷劑的壓縮、冷凝、節流和蒸發過程,從而降低箱內溫度。通過精確控制壓縮機的啟停時間和制冷量,結合溫度傳感器的實時反饋,可將溫度控制精度穩定在 ±0.5℃以內。
濕度控制通過加濕和除濕兩個子系統實現。加濕系統主要采用蒸汽加濕方式,利用電加熱使水箱中的水轉化為蒸汽,經管道均勻輸送至箱內提升濕度。當箱內濕度低于設定值下,控制器開啟加濕裝置,精準控制蒸汽產生量。除濕系統以冷凝除濕為主,制冷系統工作時,蒸發器表面溫度降低,箱內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在蒸發器表面凝結成水滴,通過排水管道排出箱外,從而降低濕度。當濕度高于設定值上,除濕系統自動啟動,將濕度調控至目標范圍,濕度控制精度可達 ±2% RH。
冷凝與噴淋系統
冷凝系統模擬自然環境中夜晚物體表面結露的現象。在試驗過程中,當設定的冷凝階段開始時,關閉紫外燈,通過調節制冷系統,使試驗箱內的溫度迅速降低,同時保持較高的濕度,促使擋風玻璃表面形成冷凝水。這一過程能夠模擬實際使用中擋風玻璃在夜間或潮濕環境下表面凝結水汽的情況,與紫外線照射交替作用,加劇材料的老化。
部分高級試驗箱還配備噴淋系統,用于模擬降雨對擋風玻璃的沖刷作用。在噴淋階段,噴頭向擋風玻璃表面噴水,模擬雨水對玻璃的機械沖刷以及干濕交替的環境。這種模擬能夠綜合考量紫外線照射、濕度、冷凝以及雨水沖刷等多種自然因素對擋風玻璃性能的影響,使測試結果更貼合實際使用情況。

汽車擋風玻璃測試流程
測試樣品準備
樣品選取:從生產線上隨機抽取不同批次、不同型號的汽車擋風玻璃樣品,確保涵蓋多種玻璃材質(如夾層玻璃、鋼化玻璃等)、不同的生產工藝以及不同的光學性能參數。這些樣品應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出該品牌或型號擋風玻璃的整體質量水平。熒參數記錄:詳細記錄每個擋風玻璃樣品的各項初始參數,包括玻璃的厚度、透光率、霧度、抗沖擊強度、表面硬度、周邊密封膠條的材質與性能參數(如拉伸強度、壓縮變形率等),以及玻璃表面的鍍膜類型與特性(若有)。這些參數將作為后續測試數據分析的基礎,用于評估擋風玻璃在紫外線加速老化后的性能變化。
安裝固定:將擋風玻璃樣品按照實際安裝方式穩固地安裝在試驗箱內專用的模擬安裝支架上,確保安裝牢固且安裝姿態與實際使用時一致。同時,在擋風玻璃關鍵部位(如玻璃表面、密封膠條與玻璃的結合處等)布置溫度傳感器和濕度傳感器,與數據采集系統相連,實時記錄測試過程中的溫濕度變化。
測試參數設定
依據汽車擋風玻璃的實際使用環境以及相關行業標準(如 GB 9656《汽車安全玻璃》等),結合紫外線加速老化試驗箱的功能,設定如下測試參數:
光照階段:選擇 UVA - 340 燈管作為光源,設定輻照強度為 0.76W/m2(該輻照強度接近戶外陽光中紫外線的實際輻照強度),溫度設定為 65℃,模擬炎熱夏日中陽光直射下擋風玻璃的溫度環境,此階段持續時間設定為 8 小時。
冷凝階段:關閉紫外燈,將溫度降低至 40℃,濕度提升至 95% RH,模擬夜晚擋風玻璃表面結露的環境,持續時間設定為 4 小時。
噴淋階段(若有):每隔一定循環周期(如每 5 個光照 - 冷凝循環)進行一次噴淋測試,噴淋時間設定為 15 分鐘,噴淋水壓和水量模擬實際降雨強度。整個測試過程設定為進行 500 個光照 - 冷凝循環(或根據實際需求確定循環次數)。
測試過程
性能檢測:在測試過程中,每隔一定數量的循環周期(如 50 個循環),對擋風玻璃進行一次性能檢測。使用透光率測試儀檢測玻璃的透光率變化,觀察是否因紫外線照射出現黃變或其他影響透光性能的現象;利用霧度儀測量霧度,判斷玻璃表面是否產生霧化、模糊等情況;通過硬度計測試玻璃表面硬度,檢查紫外線照射是否導致玻璃表面磨損或硬度下降。對于密封膠條,使用拉力試驗機測試其拉伸強度和扯斷伸長率,觀察是否出現老化、開裂、脫膠等現象。
外觀檢查:每次性能檢測時,仔細觀察擋風玻璃的外觀變化,包括玻璃表面是否出現裂紋、氣泡、斑點,密封膠條與玻璃的結合處是否出現縫隙、密封失效等情況。使用高清相機拍攝擋風玻璃的外觀照片,記錄下不同測試階段的外觀狀態,以便后續對比分析。
數據記錄:實時記錄測試過程中的各項數據,包括溫濕度傳感器采集的溫濕度數據、輻照強度監測儀記錄的紫外線輻照強度數據、性能檢測設備測量的各項性能參數數據以及外觀檢查的文字和圖片記錄等。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為后續的測試結果分析提供詳實的依據。
測試后恢復與評估
完成紫外線加速老化測試后,將擋風玻璃樣品從試驗箱中取出,放置在標準環境(溫度 25℃、相對濕度 50% RH)下恢復 24 小時。然后再次使用測試設備全面測量擋風玻璃的各項性能參數,與測試前的初始參數以及測試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對比,評估擋風玻璃在經歷紫外線加速老化后的性能恢復情況。通過對測試數據的系統分析,繪制出擋風玻璃在不同測試階段的性能變化曲線,如透光率衰減曲線、霧度增長曲線、硬度變化曲線、密封膠條性能變化曲線等。結合外觀檢查結果,綜合評估其耐紫外線老化性能以及性能穩定性是否符合相關行業標準。若測試結果未達標,深入分析原因,可能是玻璃材料本身的耐候性不足、密封膠條與玻璃的兼容性欠佳、生產工藝存在缺陷等,并針對性地提出改進建議,如選用更優質的耐紫外線玻璃材料、優化密封膠條配方、改進生產工藝中的固化或鍍膜環節等,以提升汽車擋風玻璃在實際使用中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